首页 > 风险管理 >

何为关键风险指标

时间:2015-11-04 来源: 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保险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将抽象的风险现象转变为直观的数字,以便更为简明反映风险暴露的现状并监测其潜在变化趋势。关键风险指标(KRI)就是这样一种工具。按照中国偿二代要求,保险公司需要针对各类风险设定相应的关键风险指标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分析。那么什么是关键风险指标?它与关键绩效指标有什么不同?它是如何发挥监测风险的作用的?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关键风险指标的简介

关键风险指标是反映风险暴露变化情况并可较为便捷地实现监控的统计指标。直接计算风险暴露往往非常费时,例如计算监管资本需要运行很长时间的精算模型才能得到结果。从风险监测的及时性需要出发,保险公司会尝试建立某些统计指标与风险暴露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实现对于风险暴露变化的监测。这种有效反映风险暴露且便于监控的指标即为关键风险指标。

进一步的,保险公司对于每个关键风险指标需要设定一个预警触发水平,即“阈值”。一旦指标突破阈值,意味着该指标对应的风险暴露已经发展到了公司需要关注的程度,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分析关键风险指标的变化趋势,还可以实现对于公司整体经营环境、关键经营要素、重要管理换季等方面动态的及时、准确的把握,从而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这里我们将关键风险指标与常见的关键绩效指标做一比较。这两个名词看似相似,但实际用途却有很大的差别:关键风险指标是注重对于风险暴露的监测,在阈值设定的时候会更多地考虑风险因素,体现了公司可以容忍的最差经营状况;而关键绩效指标更多注重对于经营状况的考核,在相应的阈值设定时主要基于公司的经营战略,体现了公司预期的收益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偿二代要求下,关键风险指标也应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以增强相关管理和经营人员的风险意识。

二、关键风险指标的设定

在设定关键风险指标时,首先需要结合公司实际面临的风险状况遵循三个原则进行筛选,即重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风险容忍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标的选择要覆盖公司整体面临主要风险的重要环节,抓住风险已发生的区域或者风险严重的区域。开放性原则指随着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和风险偏好的转移,指标的选择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风险容忍原则指监控指标并非要涵盖保险公司所有的风险点,对于公司可以容忍的风险点可以不进行监测。

在选定关键风险指标后,需要对各个关键风险指标设定阈值。关键风险指标的阈值首先应与风险偏好保持一致,即依据以风险偏好设定指标的阈值下限。一旦指标触碰到这个下限,就意味着风险偏好可能会被打穿,风险暴露达到了公司无法承受的程度。为保留有一定缓冲余地,可以在阈值下限的基础上设置若干警戒线。阈值下限和警戒线共同组成了关键风险指标的层次化阈值结构。

由于保险公司业务和风险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结合公司发展战略、风险偏好的调整以及风险监控执行情况,定期对关键风险指标及其阈值进行有效性和合理性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三、关键风险指标的作用

建立完善的关键风险指标体系既是偿二代的监管要求,也可以为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提供切实的支持,并可以在如下两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一)提高风险监控的及时性

我们在前文提到,关键风险指标的首要用途是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在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模型运算的前提下,就可以及时了解风险暴露的变化状况。显然对于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频率可以远远高于计算经济资本的频率。这种及时性可以显著提升保险公司对于风险趋势的把握能力。

(二)提高经营决策的前瞻性

对于关键风险指标的持续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有效把握各类风险发展的态势,从而真正实现风险管理从事中到事前的转变。例如:通过对于关键风险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更为有效地帮助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及时掌握公司的风险状况,并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