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多元创新赋能 交通更可持续

时间:2023-07-26 来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7月14日至17日,由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第23届交通运输领域华人学者国际会议(CICTP 2023)在北京举办,来自全球各地的学术界专家、国内外高校学者和业界精英,共同围绕“智能,低碳,互联:技术创新赋能可持续交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会议现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战略、创新智能技术、人才培养等话题被广泛热议。


       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未来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交通发展的技术水平和用能结构尚不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交通运输领域减排压力大、形势严峻。”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期。

       为实现交通碳排放精准感知、量化核算、闭环监管,浙江打造了以“133X”为总体业务架构的交通碳达峰治理服务体系,即1个交通大脑,构建交通领域碳达峰算法规则;3类用户,即行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社会公众;3个工具,即碳指数、碳效码、碳积分;X个应用场景,包括重载货车减排在线、城市绿色配送在线等重点减排场景。

       目前,浙江已实现对640家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企业碳效码全覆盖,并通过激励政策兑现,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同时为申领碳效码的绿码企业兑现专项贷款2.7亿元、发放补助639万元。

      “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强化碳循环技术研发。”周伟表示,浙江采用的碳效码工具较好地服务了运输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他还强调,要将完善交通运输低碳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作为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完善碳排放监测、评估、认证标准等。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总规划师陈金川认为,国家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战略、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契机,都将加快北京交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初步构建起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

       “北京交通经历了从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到公交优先发展、需求管理,再到以绿色为导向的交通综合治理的多轮发展进程。”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介绍,北京在经济总量增加8倍、人口增加50%、机动车增加超3倍的情况下,交通指数从7.3下降至5.6,有效保障了首都社会经济和城市的高效运转。

       然而,北京仍面临道路交通持续拥堵、绿色出行比例仍待提升、通勤时间长等突出问题。“世界发达城市在交通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绿色出行优先的转变。”郭继孚表示,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走集约、绿色发展之路,需要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出行结构、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科技赋能、金融赋能方面做出努力。

       郭继孚强调,出行结构优化的核心在于推动小汽车向更加集约、绿色的交通方式转移。此外,需要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和投融资模式等措施,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绿色项目倾斜。

       创新技术融合赋能 畅享智慧出行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广泛应用智能高铁、智能道路、智能航运、自动化码头等新型装备设施,开发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院长李德纮介绍,浙江大学联合国内多所高校成立了科研团队,聚焦智慧港航和物流方面的理论架构和支撑方案开展研究。

        “为促进新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港口和航运物流发展,我们首先是提出了‘3S’框架,也就是智慧装备、智慧码头、智慧港口,旨在有效地将稀缺的运营资源整合起来。”李德纮表示,随后“3S”框架逐步迈向“4S”框架时,又加入了智慧网络,以实现港口间的协同,提高集装箱转运效率。

       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出行的核心技术,同样是此次年会热议的关键内容。当前,全球多地正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

据了解,美国哥伦布市提出了“智慧哥伦布计划”,希望通过合理地部署自动驾驶汽车、电动汽车以及其他共享移动导航工具,为居民提供迅速、创新和安全的移动解决方案;日本提出的“Society5.0”计划,旨在依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网络空间与现实物理空间的信息物理系统,支持构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新型社会,推动汽车与城市融合发展。

       “智慧出行系统融合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现代技术,可支撑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一代交通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表示,现代城市的诸多问题亟须通过智慧出行技术突破解决,而智能网联汽车将在提升城市服务、履行公共业务、满足市民需求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李克强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面的中国方案:“通过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充分融合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特征,以云控基础平台、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车载终端基础平台、计算基础平台、信息安全基础平台五大基础平台为载体,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

       百度智能交通首席科学家聂小建认为,当前道路系统智能化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出行类别、诉求各不相同,联网车辆实际渗透率偏低,以及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等方面。“复用、利旧也是道路智能化建设中要考虑的现实问题。”聂小建说。

       因此,他表示,道路智能化改造要分阶段、分场景、分情况考虑,既要有非常明确的建设目标,又要设定好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预期效果。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化,是智能交通在路侧发展的大方向和趋势。


       政产学研结合 支撑创新型人才成长

       “多年来,面对北京严重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等共性难题,形成了本学科解决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交通问题的鲜明特色,全方位支撑北京、京津冀乃至全国交通行业的科技进步。”陈金川表示,北京工业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已成为学科交叉、政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国内外知名交通学科。

       面向交通强国战略,交通运输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有了更大需求。因此,当前亟须在加强高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达成共识,实现创新突破。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表示,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必须重视对其探索研究和科研创新。会议期间,北京工业大学积极联动京津冀三地的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交通相关学科,签署了《三地交通学科协同创新助力京津冀顺畅交通倡议》,希望依托北京工业大学京津冀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各校交通相关交叉学科的优势与特色,为京津冀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完善提供智力支撑,助力京津冀一体化融合发展。

       美国华盛顿州交通厅厅长罗杰·米勒表示,当前华盛顿州在施工建设劳动力上面临挑战,2022年至2026年,全州对施工建设工作者的需求预计每年平均缺口为1.3万名。“目前我们正在制定一项未来世界愿景,展望未来50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可能性,鼓励考虑成为工程师、去亚马逊或微软工作的年轻人加入工程行业,从国际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服务社会,为后辈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罗杰·米勒说。

       “我国大学及以上的教育已由简单的知识传输转为更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表示,提高创新能力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人才的最本质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使命和目标。因此,应在重视理论基础的同时强化与实践结合,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生态,并为不同类型人才创造差异性成长的条件。

编辑:单佳雯

审核:郭一麟